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

老地方 見

小時候抬頭望見飛機,就會大聲跟家人宣告「飛機啊!」然後初中時終於可以自己跟朋友逛街後,我跟好友就十分喜歡到機場遊玩。那時候電話鏡頭仍然十分低質素,我們會買用完即棄的菲林相機在機場裡到處拍照。機場的每一個角落都被我們逛過了。我們會到祈禱室祈禱,亦知道當時那一間咖啡室最晚關門。有一次我們甚至在機場過夜,睏了就像其他乘客一樣在長椅子睡覺,等待頭班車開出便乘E車回家。



那時候,我朋友的夢想是成為飛機師,而我則希望成為飛機工程師。我們都很喜歡一起去看飛機模型,亦會在機場跟飛機師合照。還會跑到外面看飛機升降。當時看過一些記錄片講述波音或是空中巴士研發新飛機的過程。時間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新飛機經常都不能在限期前完成。而最後一個月是不停的試飛和改良,工程師們都沒有時間睡覺。我一直都覺得這種生活很刺激。不過我最後都沒有修讀物理科,亦沒有到外國修讀飛機工程系,所以現在只是一個飛機乘客。

也許我除了喜歡旅遊,也同樣喜歡飛行,亦喜歡機場。機場給我一種自由的感覺,亦總帶著一種尋夢的氣氛。一個人上路的時候感覺特別深刻,可能是期待到達目的地後會遇到的人與事,或是期待著遇見在地球上另一端正在等待著久違的親人和朋友。

而我,這一刻正在機場一邊喝咖啡一邊寫文,等待航班延誤了的爸爸。


機場跑道外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荷蘭阿姆斯特丹與我的單車之旅

以往由於選乘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到歐洲,有幾次在阿姆斯特丹機場中轉,但只是數小時在機場停留就繼續行程,未有機會到此一遊。終於在2013年6月尾成行!

一講起阿姆斯特丹無論是在網上的資料、或與朋友講起,都會講到這個城市是非常方便踩單車的。老實講,我的童年並無踩單車的經驗,長大後亦沒有以踩單車作為運動的一個環節,但去阿姆斯特丹之前真的想試試。其實在2012年頭,家裡買了一輛摺車,亦只踩了幾次,操作不純熟,小小跌蕩是避不了,在飛往阿姆斯特丹之前,特別安排時間在家附件踩了幾次,但去到阿姆斯特丹終於並無信心,找不到三輪車所以沒有租單車遊覽!後來7月回港後去買了一部較穩定的車種,日後更喜歡踩車,這是後話,以後旅行就會計劃一下在當地踩車的可能性。

由於嘗試在阿姆斯特丹踩單車,所以這次旅遊並無計劃租車自駕,就在離開市區一點點但又有火車到達的地方訂了酒店。

到了阿姆斯特丹真的大開眼界,無論旅遊點、市中心、火車站都有很多單車,幾歲的孩童坐在車前或車後的也很多。在狹窄的路上,電車或汽車都能與單車共用道路,亦是這種互相尊重路權就是鼓勵使用單車的最大原動力,我這個很想踩單車而踩直線也有困難的人也就沒有膽量在陌生的城市租單車,但我已決定踩單車是我的其中一個興趣。

回香港後我買了一部初階的山地車,在天氣許可的情況下達到每月約百多公里的單車旅程,更後來去參加支持香港更支持單車活動的單車遊行,這是後話。

近郊的旅遊景點也有單車徑可以到達

市區內的酒巴前泊滿單車

荷蘭的許願橋

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


我的單車
2014.1.18 向灣仔進發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美國西部的天空

前一網誌講了七月頭去了美國西部自駕遊約10天,除了一天半天,全是陽光普照的日子,當地朋友更告訴我加洲現在正經歷有史以來其中一個最乾旱的天氣,進入內華達州、猶他州及亞利桑那州變化也不大,真的是天天天藍、萬里無雲,太陽鏡、太陽帽以至太陽油都是不可少的。

有兩天去探金門大橋,亦拍到霧中的大橋,也拍到露真身的大橋!
霧中的金門橋(南岸)

風車山的天空

Zion National Park

Zion National Park

Zion National Park

Zion National Park

Zion National Park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Highway 261

Navajo National Monument

Navajo National Monument

Grand Canyon (South Rim)

Highway 1

Highway 1

金門橋(北岸)



2014年7月21日星期一

現代及史前的旅遊規劃

剛從美國回來,完成了一個約5,000公里的自駕遊,由三藩市出發,圍繞大峽谷的南北順時針走了一圈。上一次是2004年4月,由拉斯維加斯出發順時針走了一圈,當時無論汽車用GPS以至智能手機都不是垂手可得的工具,可以算是科技普及的‘史前’了,規劃旅程主要是利用美國汽車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向其會員免費提供的地圖及旅遊書,即是以紙上規劃,預計點與點的駕駛時間,每天可以駕駛的距離,中間可選定的旅店等等資料,因為這些資料全部是紙上談兵,而萬一規劃上有誤或行程有阻濟,在路上應變能力較底,所以一般會在設計旅程的長度時較為保守,例如每天早上8、9點出發,下午6、7點就會到達酒店,如果中間景點停留的時間長了、或實際路上行程有差誤,就是晚一點點到酒店。

十年過去,除了科技發達了之外,自已在外國自駕的經驗多了,在規劃行程方面更加進取,亦因為預計有其他司機可以輪流駕駛,行程上可以規劃晚上9點、10點才到酒店。途中有任何差誤,GPS 可以提供最有用的資料可以幫助決定是否取消某一目的地或更改行程。由於里程多了,可以到的景點自然多了。這次從三藩市出發,途徑優山美地的 Mariposa Grove 去睇大樹、拉斯維加斯午飯、一天內去了 Zion National Park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Capitol Reef National ParkNatural Bridges National MonumentNavajo National Monument大峽谷南沿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Highway 1 的太平洋風景及沿途的路邊農場商販。

科技應用在旅程上,就如日常應用一樣,有兩個特點:大大提高了旅程的效率;同一時間就是駕車司機亦辛苦了!

Mariposa Grove 見到的大樹

去拉斯維加斯途經的風車陣

St George 的摩門教教堂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Nature Bridge National Park

Mexican Hat at San Juan, UT

Navajo National Monument

太平洋

2014年7月16日星期三

美國公路上的休息點

最近寫了一個網誌關於在中國公路上的經驗,特別提到在路上休息的問題,由於很久沒有到美國自駕,沒有提供美國公路休息點的相片。最近去美國自駕,三名司機輪班駕駛,十天大約走了5,000公里,在景點之間有時是相距較遠,吃飯、去廁所、換司機及汽車入油都未能有詳細計劃,就是看當時情況而定。所以就以人體需求為中途停車為主要原因:太累要換司機、肚餓要吃東西,有時在沙漠與高山之間,一百公里以上才有一個休息點,自駕遊就不可太過要求定時吃飯、定時停車休息,見到路牌有休息點或餐廳就盤算一下在這裡休息還是再等下一個休息點。由於高速公路途經的村鎮不同,有可能幾公里內又有一個中途點,有可能較長距離才有另一個點,作為廣告手法之一,有些招牌會講下一個休息點是幾十公里之外,就是鼓勵大家要用這個休息點。

這次就補一補美國休息點的相片,如果不是在炎熱的沙漠中間,其實可以是很好的小睡、野餐的地方。

自駕遊的隨意性及不可預知性帶來的樂趣,同時要承受不可知的無助:下一站能提供甚麼食物?多遠才有油站?下一個油站的價錢是平還是貴?多遠才有休息點?

順便一提,在途經的小鄉小城找飯吃,包括嘗試新的餐廳,未知下一餐吃甚應,不一定找到最出名的餐廳,但有機會找到我稱之為美式茶餐廳:本地人去的,很簡單的美式早午晚餐,即叫即煮,所以要等一下,大部份顧客是互相認識的,他們亦會對我們這些遊客打招呼,很有深入民間的感覺。


有台有凳

停放私家車

停放大貨車

休息點的環境